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走进“双抢”记忆

日期:2021-05-06 08:40:52 来源: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明来 点击:0

对于南方长大的人来说,提起“双抢”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勾起你对“双抢”无限的回忆和感慨。南方很多地方属于亚热带气候,水稻适合种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后,边收割边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前将晚稻种下,否则就会影响晚稻的产量,这个过程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但要忙完很多农活,任务十分繁重,这就是传说中“双抢”。

对于经历过“双抢”的人来说,这段记忆刻骨铭心,它给我们的磨砺就像是部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忘怀。七月的南方,也算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空,不要说下地干农活了,就是坐在家里都直冒汗,但是为了抢收抢种,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双抢”季节的田野就像是集市,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忙着收稻谷、有的忙着插秧、有的忙着犁田耙田、有的忙着晒谷扯秧,就是放假回家的孩子也不会闲着,大人们都会给他们布置诸如割稻、插秧、放牛、晒稻草、糊田埂之类轻一点的体力活,一方面让孩子给家庭繁忙的“双抢”减负,一方面也让孩子从小接受劳动锻炼,体验劳动的艰辛。

说起“双抢”自然要从抢收说起,抢收也就是收割稻谷,这个活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也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每个人手持一把轻巧而又锋利的禾刀,顺着前进的方向将禾苗一一割倒,通常每株禾苗割一刀,一把能割五六株,然后把割好的禾苗整齐码在一起。通常禾苗上有各种各样的昆虫,因此收割稻谷时需要穿长袖,否则裸露的手臂就会受到昆虫的叮爬而瘙痒。收割稻谷有些讲究,禾兜长短一般留十公分左右,太长了不方便犁田,太短了不好收割,割的时候也要把握手抓的位置,否则容易伤到手指。小孩子粗心大意,有时候精力不集中,被禾刀伤到手是常有的事,不过这样的皮外伤不是什么大事,把伤口擦干净用布条简单包扎一下马上又可以投入劳动。

收稻谷通常有个大致分工,几个人负责收割,几个人负责打稻谷,还有一个负责将打好的谷子装袋入筐,人多了还可以分几个把稻谷运送回家。小时候没有什么机械设备,打稻谷用的是传统的打谷机,打稻谷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需要手脚并用,一只脚踩着打谷机的踏板,双手握着稻把在快速飞转的轮盘上脱粒,手的力度要不轻不重,轻了稻把容易脱手,紧了谷子不容易脱粒造成浪费。打稻谷不仅需要体力,也需要一点技巧,因此打稻谷这个活基本由大人来干,小孩最多协助递送一下稻把,以便提高打谷的效率。大一点的农田,打一会还需要挪动一下打谷机,打谷机除了本身的重量,再加上谷桶里存放的谷子,少则也有两百多斤,有时候两个人拉不动,后面还需要一两个人推,相互配合才能将打谷机移动到想要的位置。

收稻谷不仅仅是把稻谷割好、打好稻谷就行了,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比如把稻谷运送回家晒好,把稻草捆好转移到空地上摆好晒干,还要把收割好的稻田撒上农家肥,接下来才能犁田耙田。过去交通不发达,运送稻谷回家一般都是肩挑背驮,省力一点最多也不过是使用人力车或者用马牛来驮回去。那时候没有机械基本上是靠人力来挑,这确实是个苦力活,那时候力气还不够大,最多只能挑七八十斤,挑着重重的稻谷行走在狭窄泥泞的田埂上踉踉跄跄,就像是一个喝醉酒的酒鬼,左晃右摇东倒西歪。运完稻谷还要扎稻草,扎稻草倒不是个难事,但是要拖到空地方晒却也是个辛苦活,一亩田至少也有上千把稻草,要来回拖拉数百次,累得想掉眼泪。弄完稻草就开始分撒农家肥,农家肥基本上是猪牛大便,一般在稻谷没熟的时候就挑到了田埂边堆放,稻谷收割完了把它平均分撒到农田里就行了,分撒农家肥不算重活,但双手捧着它有一股浓浓的异味,在大太阳底下熏得让人难受。这些后续工作全部做好了,就是犁田耙田的事了,犁田耙田是一项技术兼体力并重的活,一般的女人和小孩都干不了,这个活只能交给家里身强力壮的男性了。

抢收完之后就是抢种了,过去还没有使用抛秧技术,抢种的唯一方法就是插秧。插秧有两个环节,首先要把秧苗从秧田地拔出来,然后一小把扎好,再把扎好的秧苗运送到耙好的稻田里。接下来一个环节就是正式的插秧的,插秧不算是重活,但需要一点技巧,两只手要搞好分工,一只手负责分发秧苗,一只手负责插秧,每株插三四根秧苗不等,行间距二十公分左右,株间距十公分左右,插秧力度要把握好,插深了秧苗大部分泡在水下容易死,插浅了秧苗根部着泥不实容易浮起,碰到脚印泥坑的地方还要抓一把泥填平,就这样退一步插一行,插一行退一步。“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此诗把插秧劳动场景描写得形象生动,读起来就像身临其境在劳动。为了方便今后杀虫施肥,一般插秧之前要要拉线把田分好块,每块两三米宽左右,块与块之间的间距二三十公分不等,这样插完后可见清晰的条块,整整齐齐地像件艺术品。

插秧虽不是重体力活,但对腰的考验很大,由于长时间弯着腰劳动,插完一块田经常会累得腰酸背痛。插秧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提防蚂蝗的叮咬,南方的水田最适宜蚂蝗的生长。俗话说:蚂蝗听水响。只要听到水响,蚂蝗就会敏锐地发现“猎物”,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游过来,用它像磁铁一样的吸盘吸在我们的腿上,蚂蝗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它吸在腿上时让你感觉不到痛,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它会把肚子吸得鼓鼓的,所以插秧要时不时检查一下腿是否被蚂蝗吸住。小时候胆子小,最怕的就被蚂蝗叮了,它软软的身体像蚯蚓,碰到它全身都起鸡皮疙瘩,后来见多了慢慢也不再害怕,要是被蚂蝗叮了,我们还要狠狠地报复它一番,或烧死或把它千刀万剐。

“双抢”不仅仅是收稻谷、插秧苗那么简单,要是遇到干旱季节,还要跟干旱作斗争。没有机械设备的时候,要用最原始的办法把水从水沟弄到田里。不到人头高的地方,可以直接用水桶浇上去,要是太高的地方可以一个架子,架子上一根长长的木头,一头绑一块大石头,一头挂一个水桶,利用杠杆原理,一上一下把水沟里的水拉上来倒进田里。要把一块一亩大小的田灌满,靠这种最原始的方法,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行。“双抢”还有件比较麻烦的事,那就是晒稻谷,夏季的天就像娃娃的脸,往往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乌云飘过马上阵雨落下,这时候在田里忙碌的人们又不得不匆匆忙忙跑回家,把稻谷收起来挑回家。要是稻谷没有及时收起被雨淋了,堆在一起的谷子很容易发热发芽,发了芽的谷子不能食用,只能用来给牲畜食用,这样所有的辛苦都白费了。所以晒稻谷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一般每家都会安排专人负责,在家负责洗衣做饭和兼管晒稻谷,要每隔个把小时翻动一下谷子,确保稻谷能均匀晒干。

“双抢”作为特定地域、特定时间的一项农事活动,虽然它不像其它农事活动一样遍及全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对南方人来说却是很多人的一段集体记忆。如今,“双抢”虽然依然存在,但由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农村也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双抢”中很多的苦活累活早已被机械所取代,原来那热火朝天的“双抢”场面已经很难见到,要体验当年的“双抢”生活,只能在梦里回忆回忆再回忆……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