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沙梨乡:“三个三”工作法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志愿者与民警一起开展交通劝导
志愿者帮助村集体采摘辣椒
志愿服务队以小组会议形式开展党的政策宣传
志愿者开展清理垃圾广告专项行动
近年来,沙梨乡不断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以“三个三”工作法为抓手激活文明实践工作力量,让“志愿红”成为乡村发展中最温暖的服务底色。
吸收“三类人群”,扩大志愿服务队伍覆盖范围
发挥在家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乡共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8支,有党员志愿者126人,通过组织发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交通安全劝导、森林防火巡逻、惠农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把战斗堡垒筑在服务群众最前沿。
鼓励留守妇女贡献“她力量”。把农村留守妇女吸收到志愿服务队伍中,鼓励她们力所能及的参与到关爱留守老人儿童等活动中来。在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时,女性志愿调解员往往更有耐心、善解人意,能带着情感倾听当事人诉求,让矛盾化解更有温度、更有效果。截至目前,全乡2100名志愿者中,农村留守妇女约占15%。
发挥“五老”人员政治优势。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到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用自身经历教育和鼓舞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青少年的行动自觉。
聚焦“三个领域”,搭建志愿服务服务履职平台
聚焦“深耕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岩偿村百香果、沙梨村指天椒种植园等产业发展现场,与种植户一起参与到管护、采摘、装运、售卖等环节中,为全乡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志愿服务暖民心,引领文明好风尚”,开展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志愿者引用身边例子耐心讲解传承好家风的重要性,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不良习俗,使优良家风的理念深入人心。
聚焦“助推乡村治理,共建幸福沙梨”,开展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根据“群众需求在哪里,网格阵地就在哪里”的原则,将全乡划分为7个网格和121个子网格,志愿者融入到子网格中,通过开展入户走访、普法宣传、调解纠纷,解决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中发挥志愿服务力量。
落实“三项机制”,激发志愿服务队伍内生动力
落实“系统化管理”机制。运用“桂志愿”系统查看志愿服务队伍的最新信息,避免因信息滞后造成沟通不畅或人员调配失误等问题。同时实时跟踪每个志愿服务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任务按计划推进。
落实“荣誉树榜样”机制。通过荣誉榜、荣誉墙、荣誉名单等可视化方式表扬志愿服务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并在村级储备人才培养、团员推优入党等方面优先考虑,既彰显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又激发了志愿服务队伍的荣誉感,促使更多人从志愿服务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落实“积分换实惠”机制。结合“积分制”管理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凭借参与志愿服务累计的积分可在各村“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2025年来共开展积分兑换18次,参与兑换的志愿者累计兑换200余人次,实现“小积分”换来“大文明”,让爱心“双向奔赴”。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