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克长乡林场村: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变革
积分兑换西
近年来,克长乡林场村正经历着一场变革。村民丁文忠清晨清扫完门前道路,打开手机里的积分小程序,看着本月新增的“环境维护+2分”记录,露出欣慰笑容。这个小程序,记录着村民参与村务的点滴,更藏着村庄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蜕变密码。
一杆秤量出自治新气象
林场村的积分管理体系,如同一杆公平秤,将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垃圾分类等51项村务细化为可量化分值。《乡村治理积分制指标》让抽象村规民约变身为行为指南。村民杨兰奶让出半米宅基地化解纠纷,获“和谐共建”加分,她感慨:“过去靠面子调解,现在都讲积分。”积分评议小组每月公示得分,透明机制赢信任,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比例从23%升至89%,实现“人人都是参与者”。
小超市撬动治理大格局
村里的积分兑换超市,货架上日用品标有不同积分值。村民王省奶用积分兑换物资时笑言:“见垃圾比见蛇还怕,得赶紧清。”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激活了参与热情。道路清理工程靠“义务劳动双倍积分”,由村民自发承包,节省3万元开支,更凝聚了集体力量。
文明分绘就振兴新图景
积分制的影响早已超越物质兑换。公示栏的“月度文明家庭”成了新荣誉。留守妇女组成“积分文艺队”,务工青年通过微信群关心村务。数据显示,全村矛盾纠纷降72%,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5%,志愿服务人数创新高。村支书黄文锋说:“积分就像文明种子,在村民心里生根发芽。”
夕阳下,林场村青石板路洁净,议事亭笑语不断。“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牌匾,映照着村庄新貌。林场村的实践证明,当治理智慧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乡村振兴便能激发内生动力,“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探索,为新时代乡村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