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金钟山乡春节行,遇见美好与温暖
在南部,距县城98公里,离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坝首约40海里,东南与西林县接壤,西北与贵州省兴义市沧江乡隔湖相望,东连猪场乡,北临革步乡,素有“省尾”之称的金钟山乡。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岁月的故事,每一阵山风都吟唱着民族的歌谣。而当春节的脚步悄然迈进,金钟山乡更是被一种热烈而质朴的氛围所笼罩,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春节前夕,金钟山乡的集市就像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变得热闹非凡。狭窄的街道上,人潮如织,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琳琅满目,仿佛是一场盛大的生活物资展览。
卖年货的摊位前,堆满了红彤彤的春联、精致的福字和五彩斑斓的灯笼。摊主们热情地向过往的乡亲们介绍着自己的货物,手中熟练地摆弄着那些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物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戴着老花镜,专注地挑选着春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新年的期许,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这副春联的字写得真有精气神,贴在门上,保准来年家里顺顺利利。”旁边,几个孩子在灯笼间穿梭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宛如银铃般在集市上空回荡。
再往前走,是摆满了各种美食的摊位。金黄酥脆的米花糖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色泽鲜艳的酸嘢,被摊主精心地码放在透明的盒子里,搭配着独特的辣椒盐,吸引着过往的食客;还有那热气腾腾的粽子,用新鲜的粽叶包裹着饱满的糯米和肥美的五花肉,光是闻着那股香味,就足以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在金钟山乡,春节的准备工作可不只是买买年货这么简单。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将屋内屋外擦拭得一尘不染,寓意着把过去一年的晦气统统扫出门。妇女们则聚在一起,精心制作着各种传统美食。打糍粑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几个壮实的汉子手持木槌,有节奏地捶打着蒸熟的糯米。每一下捶打,都伴随着糯米的软糯与香甜的释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温暖而又亲切的气息。妇女们则在一旁,将捶打好的糍粑搓成一个个圆润的团子,再裹上一层香香的黄豆粉,放入竹篮中,准备用来招待亲朋好友。
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帮着大人张贴春联和福字。看着那一幅幅鲜红的春联在自家门上稳稳地贴好,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还会在院子里挂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灯笼,虽然做工略显粗糙,但那闪烁的微光却照亮了他们纯真的童年。
除夕之夜,金钟山乡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温暖的灯光所照亮。一家人围坐在摆满丰盛菜肴的圆桌旁,欢声笑语,共享这难得的团圆时刻。餐桌上,除了常见的鸡鸭鱼肉,还有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比如用烟熏制的腊肉,那独特的烟熏味与醇厚的肉香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还有将那新鲜肥美的土鸡剁碎,每一块鸡肉都大小均匀。随后,撒上自家酿造的甜酒,轻轻搅拌,让鸡肉充分吸收甜酒的醇厚与甘甜。让人真切感受到这是大自然与地方民族共同创造的舌尖馈赠。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长辈们会给晚辈们讲述着家族的故事和春节的传统习俗,传承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文化。孩子们则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大口地吃着美食,时不时还提出一些天真有趣的问题,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守岁聊天。炉中的火苗跳跃着,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也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便将整个金钟山乡从睡梦中唤醒。人们穿上崭新的衣裳,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村子里,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孩子们穿着新衣,手持鞭炮,在村子里欢快地奔跑着,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仿佛是他们奏响的新年乐章。
春节期间,人们也会前往金钟山山顶。那座饱经岁月的炮楼,静静矗立在山巅,见证着金钟山乡的变迁。春节时,不少人登上山顶,站在炮楼旁,俯瞰着这片被节日氛围装点的土地。远处山峦连绵,山间的牛场村中,3000余亩的金钱柳茶基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叶片闪烁着灵动的光泽,每一片都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在日光的映照下,又折射出点点碎金般的光芒,为新春佳节里的这片大地,绘就了一抹绮丽而独特的亮色。孩子们在炮楼边嬉笑玩耍,大人们则相互交流着新年的打算,炮楼在这热闹的场景中,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活力。
而在弄八村、乌冲村、平流村等沿线,3万余箱的蜜蜂嗡嗡忙碌着。春节期间,养蜂人虽然难得休息,但看着这些勤劳的小生灵,心中满是欢喜。蜜蜂在花丛中穿梭,为新春酿造着甜蜜。一旁6.5万亩的油桐果林,虽未到开花结果时,但那漫山遍野的绿意,预示着来年的丰收。村民们路过油桐林,会笑着谈论起过去一年的收获,期待着新一年油桐果带来的好收益,这也为春节增添了几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那马村平比(地名)的100余头水牛,此时也格外悠闲。春节里,它们仿佛不用再辛苦劳作,在田野边悠然吃草。孩子们会好奇地靠近水牛,轻轻抚摸它们,妇女们则在一旁叮嘱着注意安全。水牛那憨厚的模样,为春节的乡村增添了一份质朴与宁静。水牛偶尔发出的“哞,哞”声,和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春节图。
在金钟山乡,还有一处不可忽视的存在——居住有30余户人家的平流古寨。春节期间,古寨像是被岁月温柔以待的世外桃源,却又处处充满着喜庆的节日氛围。古寨的建筑古朴典雅,木质的门窗、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寨前的老树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回忆着过去春节的趣事,他们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古寨的孩子们在街巷中穿梭,手中拿着自家做的小糖人儿,互相炫耀着。他们的笑声在古老的巷道里回荡,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让古寨多了几分灵动的气息。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了大红春联,那鲜艳的红色在古旧的房屋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也让古寨焕发出新的生机。
除夕夜里,平流古寨的人们会举行独特的祭祀活动,他们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古寨的祠堂,祈求祖先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阖家平安。祭祀结束后,一家人再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
在金钟山乡,春节期间,山歌对唱也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文化盛宴。当对唱的消息传开,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兴奋与期待之中。
选定的对唱场地通常是在村部的文化广场,周围的树木像是忠实的听众,静静伫立。随着太阳缓缓升高,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聚在一起。老人们手持着旱烟袋,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年轻人三五成群,互相交流着对山歌的期待;孩子们则像欢快的小鹿,在人群中穿梭嬉闹。
对唱的歌手们盛装出席,他们的服饰色彩斑斓,绣着精美的民族图案,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男歌手们嗓音雄浑有力,女歌手们的歌声清脆婉转,宛如黄莺出谷。当歌声响起,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那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飘荡。
“颠咯颠啰呐——正月里来是新春,金钟山乡气象新。家家户户齐欢庆,幸福日子比海深。”男歌手率先起调,歌声高亢激昂,直上云霄。女歌手也毫不示弱,立马回应:“颠咯颠啰呐——春风吹绿金钟山,山水相依笑开颜。阿哥唱得情意厚,阿妹心里比蜜甜。”一来一往间,歌声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新年的祝福,以及对彼此的赞美与情谊。
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有人跟着节奏轻轻哼唱,有人则被歌手们幽默风趣的歌词逗得哈哈大笑。孩子们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学着歌手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哼唱起来,虽然声音稚嫩,却也为这场山歌对唱增添了不少欢乐。
在这此起彼伏的歌声中,金钟山乡的春节显得更加热闹非凡。山歌对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金钟山乡人民传承文化、凝聚情感的重要方式,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浓浓的节日氛围。
在金钟山乡,春节的欢乐不仅仅局限于村子里,山间田野也同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大年初二,许多人会选择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感受着自然保护区即将迎来的春天气息。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追逐着飞舞的蝴蝶,手中还不时采摘着路边的野花,编织成一个个美丽的花环。大人们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玩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有的会拿出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有的则会坐在田埂上,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青山。溪边,一些妇女们正在清洗着衣物,她们的欢声笑语与溪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为新年披上的一件绿色盛装。
随着春节的脚步逐渐远去,金钟山乡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那浓浓的年味和欢乐的氛围,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全国各族人民情感的纽带,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而在金钟山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春节的故事将年复一年地续写下去,传承着那份独特的文化与温暖。
当人们回忆起金钟山乡春节期间的点点滴滴,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热闹的集市、温馨的团圆饭、精彩的民俗活动,还有那山顶的炮楼、牛场的金钱柳、弄八的蜜蜂和油桐果、那马村的水牛,以及平流古寨的独特风情,都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这些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也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在新的一年里,金钟山乡党委和人民政府将带领辖区人民群众带着对这片土地,这份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继续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