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竹摇清影罩幽窗

日期:2021-09-08 18:43:03 来源: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明来 点击:0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每当读到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初夏》,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老家,想到曾经手捧诗书,透过窗户看竹枝摇曳、听百鸟啁啾、品柚子花香的情景,感觉那般熟悉那般亲切。老家人爱种竹子,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会种些竹子,一方面是因为竹子能够起到绿化美化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百姓的衣食起居确实也离不开竹子。我家也不例外,门前就是成片的毛竹,郁郁葱葱煞是好看。“竹摇清影罩幽窗”、“竹根流水带溪云”、“竹外桃花三两枝”、“坐看青竹变琼枝”……诗人笔下的各种竹景,在我老家也都有,甚至还有无法用文字描述的景色,竹子装点着我的美丽家园,也装点着我的人生四季。

竹子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历来都备受世人所推崇。竹子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在中国诗词文化中也占有很高的地位,长期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尤物”。一代文豪苏轼就发出感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篇传世之作写得富含哲理饱含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议论精辟,发人深省。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据说西晋初期著名的“竹林七贤”对“竹”也是偏爱有加,他们每次聚会都选择在竹林喝酒、放歌,竹子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的文化精神不仅为他们所推崇,也深入浸入无数士人的骨髓。北宋年间,据说有一位名叫文同的画家,他是当时画竹子高手。为了能够画出逼真的竹子,他常年在竹林里生活,不论酷暑严冬,都坚持在竹林里观察随风摇摆的竹子,竹子的各种形态都深深印在他的脑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从容不迫,画出的竹子也非常逼真传神。后人夸赞他画竹早已胸有成竹,这便是胸有成竹的典故。

古往今来,爱竹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而说到普通百姓爱竹的理由,又跟文人墨客们有所不同,他们没有那么高的学识和雅兴,他们对竹子的爱纯粹而又简单:竹子非常经济实用。的确,竹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广泛的用途,涉及到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如竹笋可以食用,竹子可加工制作成斗笠、凉席、竹椅等各种生活用品,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搭架子、扎篱笆、修房子等,可以制成竹筏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还可以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和竹制乐器,等等。父亲虽算不上能工巧匠,但也绝对称得上农村手艺人,编织竹扫帚、鸡笼、鸭笼、抓鱼器具等生活用具都不在话下,家里的菜园、庭院的竹篱笆被他伺弄得像件精美的艺术品。老百姓离不开竹子,就像井冈山的红军与竹子密不可分一样,由此我也想到了中学课本里的《井冈翠竹》,不过井冈山的竹子郁郁苍苍大气磅礴,更主要的是井冈山的竹子发挥了更多作用,它不仅是红军日常的生产生活工具,同时还是打击敌人的武器,因此井冈山的竹子又被称为革命的竹子,成为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特殊年代赋予竹子新的内涵,把竹子的品质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尽管见到过各地不同的竹子,但我最怀念的还是老家的竹子,老家的竹子不仅是百姓的风景林、生产林、经济林,更是我们的精神乐园。小时跟伙伴们在竹林里嬉戏打闹、攀爬娱乐,避雨纳凉、学习休憩,竹林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也留下我们许多难忘的记忆。九十年代初,一股打工热潮席卷家乡,一些学生觉得考学难考学无望,静不下心来读书,选择了外出打工。还有的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沉湎于电子游戏、桌球、录像、歌舞等,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在这股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我也把持不住自己,学习有些心不在焉,对前途感到迷茫,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父亲很快看出了我的叛逆,但他并没有马上批评我,而是和颜悦色地找我交心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我讲读书的道理。有一次放假回家,父亲把我拉到门前的竹林里,一字一句的给我讲解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要像竹子一样,树立坚定的目标,排除各种干扰,克服种种困难,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去努力。一边听着的父亲的教诲,一边看着一根根傲然挺立的竹子,我惊奇地发现不少竹子在石缝中、在瓦砾间顽强地生长,它们似乎丝毫没有受到环境地势的影响,让我顿有所悟。我默默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慢慢进行自我调整,当思想出现懈怠的时候,我就认真想想父亲给我讲的那些朴素的道理,想想那些逆境而生的竹子。慢慢地我走出了思想困顿,找到了战胜自我的动力,并且把《竹石》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后来无论在部队服役,还是在脱贫攻坚一线,无论遇到挫折还是面对挑战,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竹子,想到父亲对我说过的话。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这些年来,由于学习、工作、生活,一直奔走在异地他乡,回家的时间机会也越来越少,但我总不忘家乡的山山水水,总不忘老家那片毛竹林。尽管回家很少,但老家的那片竹林总像位老朋友、像位亲人一样,“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每次回家,我都会到竹林里去走走看看,和竹林开心地合几张影,记录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也把对竹林的思念带到身边,带到即将奔赴的诗和远方……

(编辑:罗恒)

上一篇:中秋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