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戎装虽改志不移 乡村振兴再冲锋
2025年,隆林各族自治县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工作拉开帷幕,15名退伍军人积极响应号召奔赴乡村。他们秉持着“退伍不褪色,建功新乡村”的坚定信念,将军旅生涯中锤炼出的铁血军魂,深深融入这片广袤无垠的乡土大地,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脱下“橄榄绿”,勇当振兴“排头兵”
脱下军装,褪不去的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身份转换间,他们将军旅锻造的过硬素质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乡亲的澎湃动能。新州镇马雄村第一书记梁致华,到任即冲锋。汛期道路塌方之际,他第一时间组织40余名党员群众开展自救行动,
疏通了10余处塌方路段,再次彰显了军人“跟我上”的英勇果敢。引进灵芝木耳种植,激活产业希望。村民感慨:“梁书记来了,村里变干净了,心气也更足了!”革步乡革步村第一书记熊盛华,驻村已七载,足迹遍及三村。17年军旅生涯淬炼的坚韧,让他从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到如今倾力打造“革步湾”旅游品牌。他深入走访调研当地资源,积极分享自己在“老阵地”上积累的宝贵经验。者保乡巴内村第一书记田必广,退伍十年,作风如初。白天入户探村情,夜晚灯下研究帮扶思路,严谨务实的工作节奏,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注入“铁作风”,锻造治理“硬实力”
部队的优良作风,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宝贵财富。退伍军人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基因植入乡村治理,激发出强大实干动能。“郭书记办事,像打仗一样干脆利索!”平班镇岩友村第一书记郭进,驻村两月,战绩斐然。硬化村屯道路1.2公里,惠及108户;巧用“谈心谈话”化解邻里纠纷;借鉴部队战备机制组建防汛应急队,汛期成功转移群众、抢修水毁塌方。面对橘红产业难题,他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力促“合作社+农户”产销链的构建,惠及70余户农户增收。猪场乡岩圩村工作队员王显扬,以部队纪律为标尺。每日入户走访风雨无阻,政策宣传精准到位,暴雨抢修冲锋在前,用“铁”的作风拉近“心”的距离。沙梨乡母施村第一书记黄吉学,将部队攻坚精神用于村庄治理。组织党员群众及时修复道路、整治村貌,建立有效调解机制,引入技术助农增收。“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赢得了村民由衷信任。
永葆“赤子心”,浇灌干群“鱼水情”
岗位轮转,为民初心如磐石般坚定。他们视群众为亲人,将“军民鱼水情”升华为新时代干群关系的生动写照。克长乡联合村第一书记潘兵超,深谙“血脉相连”真谛。为留守老人做认证,帮农户抢收庄稼。“潘书记每天必到现场,有他在,我们安心!”汛期来袭,东王屯受灾严重,他驾着皮划艇运送物资、转移群众,身影成为村民心中“最坚实的依靠”。在弄八村工作队员的龙贵,把自己当村里人,走家串户,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初到委陇村的杨宇,面对交通闭塞困境,坚持深入每家每户倾听心声。积极跑项目、筹资金、兴产业、完善设施。村民突发急病,他多次驾车紧急送医,成为乡亲们信赖的“知心人”和“领路人”。
从保家卫国的疆场到乡村振兴的热土,15名退伍军人如同15面鲜艳的旗帜,猎猎飘扬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沃土,用铁肩担当使命,生动诠释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编辑:莫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