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河马村:一亩田地种出四季丰收景
鱼苗投入稻田
稻田丰收
烟田全貌
风吹烟田千层绿,鱼跃稻田一片金。近日,克长乡河马村的稻田边,热闹的吆喝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900斤约5万余尾三黄土塘鲺、鲤鱼等鱼苗被小心投入稻田。鱼苗在水中欢快游弋,开启新一年“稻鱼共生”的生态之旅,也勾勒出“田成聚宝盆,水映好生活”的富美乡村新图景。
曾几何时,河马村的土地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不少田地“稻谷一季管全年”,收入微薄;零星种烟或养鱼的农户,又受限于规模小、风险集中的困境。“如何把有限的土地用好、用活、用出最大效益?”这成了村“两委”班子日夜思索的大事。
经过多方考察学习,结合本村水土光热资源与传统种养习惯,河马村村“两委”正式引入并推广“稻鱼烟”轮作模式。这套模式的精髓,在于“一地多用、一水多养、四季轮转、效益叠加”:
春种烟,是全年增收的“开门红”。作为高价值作物,春季移栽的烟苗是村民眼里的“金叶子”,成了首季增收的“重头戏”;
夏稻鱼,演绎着生态共生的智慧。烟叶收获后,田地迅速整理灌水、插秧投苗,黄土塘鲺、鲫鱼、鲤鱼等在稻下穿梭,吃虫除草的同时,以粪肥滋养禾苗,形成“鱼助稻长,稻护鱼生”的良性循环;
秋双收,奏响丰收的双重乐章。金秋时节,稻谷饱满、鱼儿肥硕,村民同步收获,实现“一亩田收两份果”;
冬备耕,为来年丰产蓄力。收获后土地休整、科学规划,为春季新一轮烟苗种植打下坚实基础,让土地全年“不闲置”。
为让这一模式惠及更多农户,河马村村“两委”积极联动各方,筑牢产业发展后盾:争取自治县烤烟发展中心、烟草局支持,设立“稻鱼烟”高效轮作示范区,由党员和种植大户先行先试,用看得见的成果带动乡亲参与;邀请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乡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定期培训,“手把手”传授共生管理、疫病防控、科学施肥等关键技术;村委会牵头协调优质烟苗、鱼苗供应,畅通农资渠道,还初步建立订单农业模式,与收购商洽谈统一销售,解决农户“销路难”顾虑。不仅如此,村里正依托轮作形成的田园风光,探索农旅融合新思路,计划通过举办“丰收杯”球赛等活动,吸引游客体验,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增收路。
如今的河马村,“稻鱼烟”轮作已成乡亲们津津乐道的“致富经”。“春看烟苗长势旺,夏观鱼戏稻花香,秋收满仓谷与鱼,冬藏希望待春光”,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增收的喜悦,对未来的好日子满怀憧憬。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