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民俗盛宴点亮盛夏 民族文化交融共庆
文艺汇演
文艺汇演
打磨秋
篝火晚会
7月14日,新州镇红家湾村迎来彝族火把节庆典。从晨曦微露到夜幕降临,民俗活动与文艺展演精彩交织,群众与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火把节的序幕在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活动拉开。摏糍粑现场,游客们纷纷挽起袖子,抡起木槌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糯米的清香与众人的欢笑声交织成最质朴的乐章。打磨秋上,参与者随着秋杆上下飞旋,时而腾空时而俯冲,惊险又欢乐;打陀螺的人们专注地抽打着旋转的陀螺,清脆的鞭声与欢呼此起彼伏。
此外,抢新娘、拔河、打鸡毛键、抢鸡蛋等经典民俗项目依次上演。其中,“抢新娘” 环节再现了彝族传统婚俗的热闹场景,身着民族服饰的“新娘”与“抢亲队伍”的互动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了彝族文化,更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忱。
午后,文艺汇演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舞台上,红家湾文艺队带来的开场舞《七月火把节》,以热情奔放的舞姿点燃全场,火红的裙摆与灵动的步伐完美诠释了火把节的狂欢内核。《哈尼宝贝》融合了哈尼族与彝族的舞蹈元素,跨界演绎赢得满堂彩。
整场汇聚展示了多民族艺术精华,月琴演奏的古朴韵味、《八音坐唱》的婉转悠扬、《山歌对唱》的即兴互动、《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合唱,以及《爱我中华》《幸福万年长》等曲目所传递的家国情怀,让舞台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缩影。
夜幕降临,熊熊篝火在广场中央燃起,数百人手挽手围成圆圈,踏着欢快的节奏跳起舞来,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山谷中回荡着整齐的脚步声与歌声。
篝火晚会后,人们手持锅灰相互追逐,把象征祝福与吉祥的黑色印记抹在对方脸上,无论相识与否,此刻都在笑声中传递着“驱邪纳吉、情谊长存”的美好愿望。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一习俗源自古代彝族先民对火与自然的崇拜,如今已成为火把节最具代表性的互动仪式。
据了解,彝族火把节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最初为驱邪避灾、祈福纳祥的祭祀活动,如今已演变成为集文化传承、民族团圆、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盛会。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