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隆林供电:“小调解”撬动“大治理”
自2022年隆林各族自治县电力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聘请基层司法员、法学咨询专家等作为调解员,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为电力行业领域纠纷化解注入“法治动能”。目前,该调解委员会已累计调解电力设施、房屋等损坏赔偿纠纷4起,涉案标的10.87万元,实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率100%,取得了“调防结合、法理融合”的实践成效。
三位一体解纠纷。该调解委员会构建“制度+人才+流程”三位一体标准化体系。一方面完善纠纷受理、联合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制度,实现“一案一卷一建档”;另一方面组建由电力工程师、执业律师、基层司法工作者以及法学咨询专家构成的调解专家库,通过培训、案例研讨提升专业化水平。
2022年,凌某在新州镇含山村租赁村民土地种植速生高秆植物桉树,严重威胁110千伏隆西线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引发线树矛盾。接到调解申请后,调解员依托标准化流程,及时组织成立调解小组,开展调查、核实工作,了解地方政策以及矛盾纠纷当事人实际情况。由于树主是外地老板,离树木所在地几百公里,每次现场协商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但该调解委员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面对面劝说和背对背沟通解释,促使矛盾双方各自让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双方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调诉对接破难题。针对电力行业纠纷涉及电网建设土地征用、线房线树矛盾、青苗补偿、工程施工讨薪闹薪等易激化、执行难等痛点,隆林电调委创新“调解+司法确认”闭环机制,将每份调解协议纳入法院司法审查程序,赋予强制执行力。
岩茶乡龙台村农户李某表示,电力公司在其房屋顶部安装电力设施导致其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双方因赔偿和设备迁移问题发生争议。调解委员会介入后,一方面联合住建部门鉴定房屋受损程度,另一方面协调供电局及其承保的保险公司现场勘查,依据法律规定,提出“线路迁移消除隐患+保险限额赔偿”的解决方案:由供电局在1个月内完成线路迁移,同时按照保险公司最高赔付标准,向李某支付3万元赔偿款。为消除李某对协议履行的顾虑,调解员全程协助申请司法确认,法院当日出具裁定书。“有了司法确认,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对方迟迟不赔偿了。”李某感慨道。数据显示,该调解委员会司法确认案件自动履行率达100%,从源头避免了“调解易、履行难”的症结。
多元共治聚合力。联动辖区司法、林业部门等构建矛盾化解网格,将法治宣传、隐患排查与纠纷调解有机结合。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电力普法进乡村”“安全用电入工地”等活动提前介入风险防控。同时,积极开展普法“六进”活动;开展涉电安全宣讲24场次,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动态排查整治线房线树、外力破坏等涉电公共安全隐患150处,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