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山村的 “甜蜜守望者”——记桠杈镇纳贡村驻村工作队员杨秀梅
清晨的桂西北山区,薄雾缭绕。隆林各族自治县桠杈镇纳贡村3月份种下的甘蔗已破土出苗,长势喜人,村民韦祖线正在弯腰查看蔗苗生长情况,脸上掩不住笑意:“去年跟着村里种甘蔗,挣了3万多元,今年又扩种2亩!”
看着嫩绿的甘蔗幼苗在风中摇曳,伴着田埂边新竖起的图斑整改警示牌,2025年驻村期满后选择留任的纳贡村驻村工作队员杨秀梅坦言:“留任驻村不仅是一份工作的延续,更是对乡村振兴承诺的坚守。”
甘蔗田里的 “破局之战”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2023年杨秀梅刚到纳贡村时,发现村里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经过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到脱贫户家里谈话走访,结合纳贡村适宜的气候条件,杨秀梅与村“两委”商讨后,决定把甘蔗种植作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核心产业来推广。
推广甘蔗种植之初,村民们顾虑重重:“种甘蔗周期长,成本高,万一卖不出去咋办?”为打消大家的疑虑,杨秀梅带领村“两委”成员多次到贵州省德卧镇甘河村等甘蔗集中种植地走访,组织村民实地考察学习。并邀请广西农科院专家、科技特派员到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民选种、育苗、施肥。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致富带头人、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建立种植示范点,大力推广甘蔗优良品种,引导村民种植黑、黄皮双色甘蔗,提高种蔗经济效益。
如今,甘蔗产业已经成为纳贡村探索产业兴旺道路上的一个指向标,既富了村民口袋,也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平稳增长。2024年,全村甘蔗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700多亩扩大到2010亩,年产量达20000多吨,产值2100万元,带动户均年增收0.9万元。
面对蓬勃发展的甘蔗产业,杨秀梅这样说道:“2025年全村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了2100亩,预计年产量达22000吨。留任后,我也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解决甘蔗销路问题,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图斑整改中的 “刚柔智慧”
“哐当——”随着最后一处违规养殖棚拆除,纳贡村148个土地图斑全部整改完毕。这场硬仗背后,凝聚着杨秀梅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刚柔并济”的智慧。
图斑整改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每一处图斑背后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杨秀梅和驻村工作队实行“三到位”原则,采用“双语”结合的方式,逐户上门讲解耕地保护政策。为了确保图斑整治见底清零,杨秀梅和驻村工作队主动出击,加强摸底排查,对村里每一处图斑的成因、现状及整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了常态化巡查机制,利用无人机航拍、网格员日常巡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用地行为,推动违规用地逐步恢复成良田。
党旗下的 “头雁效应”
党建工作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驻村以来,杨秀梅和驻村工作队狠抓党建基础,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为目标,创新“主题党日+”模式,把会场搬到田间地头,开展“主题党日+产业发展”“主题党日+图斑整改”等特色活动3次,让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实施“头雁工程”,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将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1名90后优秀青年纳入村“两委”后备梯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户”机制,推动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从代缴医保到调解纠纷,累计帮助群众办理实事17件。
面对驻村留任,这位80后女干部的话朴实有力:“我将继续扎根乡村,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甘蔗一样,一节比一节甜。”
编辑:莫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