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小香菇托起致富梦
12月3日,记者跟随农业科技员到访隆或镇沙保村三角山屯香菇基地,大棚里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菌棒上长出密密匝匝的香菇,煞是喜人。
“要按照采大留小的原则,大小不全时要注意看是菇朵还在包紧或者要开了,来决定是否采摘,这样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40岁左右的李廷学在大棚里一边检查工人们刚采过的菌棒,一边和工人们讲授采菇的技巧。他说,采菇方式和菌棒的摆放都得讲究,否则会影响下一批的产量。
李廷学检查菌棒摆放情况
香菇是一种食用真菌,干鲜香菇因味道鲜美,富含维生素B群等,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的美誉,属健康食品。而隆或镇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20度,非常适宜香菇生长。
李廷学讲授采摘技巧
农校毕业后,因个人喜好,李廷学先后到食用菌种植基地务工或代管代养合作等,积累了丰富的食用菌生产经验,直到2008年,他才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理想是美好,现实是骨感。”李廷学在创业路上也很坎坷,资金筹集难、基地缺水等问题不断困扰着他,许多激进的想法不得不被搁置,只能从0到1跬步前行。如今,李廷学创办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3个大棚,年产香菇4.5万斤,主要销往田林县和百色市,一点都不愁卖。
密密匝匝的香菇
“生产销售一条龙。”李廷学香菇基地从菌棒生产、种养技术保障、市场销售以已成一条链。目前,该基地生产的菌棒,每个2.5元,按照每个菌棒1.5斤的产量计算,每个菌棒产值约7至9元,乡亲们代种代养的效益相当可观。
经济效益好为何规模扩不大呢?李廷学说:“起步中效益还不明显,而且食用菌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等我做大些、成效更大了,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其实,规模化发展,早已是他的目标。
除了发展香菇产业,李廷学还和村集体合作,打算来年拓展木耳产业,但是基地的选址却让他们犯了愁。
“有没有考虑到水源好的地方发展?”记者问。
“其他地方的气候不适宜,会影响品质。另外也想在家乡扎根,和乡亲们一起搞发展,同时带动大家就近就业。”李廷学说。
……
长势喜人的香菇
看着一株株长势喜人的香菇和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李廷学预计今年香菇产业收入20余万元,这让他更加坚信发展香菇致富的梦想。同时,他在创业的路上没有忘记乡亲,一直在竭尽所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