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州镇水洞村:桑蚕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水洞村桑蚕种养示范区一角
蚕农在采摘蚕茧
大雪将至,冷意袭来,新州镇水洞村千亩桑园的蚕农结束了忙碌的一天,也意味着本年度最后一批蚕茧完成采摘和销售,自治县龙头公司直接到村以32元/斤的价格统一采购,蚕农的“腰包”鼓起来了,沧桑淳朴的脸上增添了缕缕笑容。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水洞村是本县桑蚕种养示范区,整村桑蚕种养规模上千亩,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64座,有一百多户蚕农因种桑养蚕实现脱贫奔康,种桑养蚕带头人杨亚发一脸喜庆的说:“我们因为气候原因,每年有4到11月可以种桑养蚕,但是这半年的收入也有4至5万元,桑林下还能养鸡,其他时间还能种植玉米或者其他作物增加收入,比常年进厂打工强太多了”。
“乡村要振兴不能单纯的鼓励村民外出打工赚钱,留下空巢村落。”为了实现水洞村桑蚕产业发展,自2018年开始,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 捐赠和引进合作企业捐赠资金共计1131.49万元,其中用于桑蚕产业发展共计119万元,先后建设产业桥一座、桑树老旧品种改造79亩、建设蚕房5座、小蚕共育中心一座,同时积极联系专业人员到村指导种养技术,科普科学种养技巧,切实提高蚕农专业种养水平,为水洞村桑蚕产业的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水洞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每年都邀请桑蚕办技术员到村指导蚕农种养技术,村集体也建设有小蚕共育中心,保证优质蚕种,隆林嘉利茧公司直接到村收购,从产茧和销售效果情况来看,年养蚕1000张以上,带动110户农户在家创收300多万,真正实现互惠多赢的局面。
水洞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除了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桑蚕产业外,通过后援单位农发行的资金支持,还尝试发展隆林本土“两黑一黄”产业。目前通过合作社带头、庭院经济等政策鼓励群众发展黑猪、黑山羊和黄牛,现有规模超1000头,水洞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章磊表示:村民不用外出漂泊,“留得在村,住得安心”是我们不变的奋斗目标。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