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闯出强村富民新路子——记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岩偿村第一书记张凉

日期:2024-08-21 16:41:36 来源:广西隆林网 作者:喻武强 梁力升 点击:0

张凉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财政局的一名干部,历经财政系统多岗位锻炼十载有余,已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但他从来没想过,没有任何基层一线工作经验的自己,有一天会成为驻村第一书记。2023年5月,张凉正式到沙梨乡岩偿村驻村,在这里开启了他与岩偿村的不解之缘。

建强战斗堡垒,“主心骨”作用发挥有力

清晨,俯瞰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的岩偿村,在阳光的沐浴下宛如仙境一般。8月3日一大早,岩偿村党支部书记黄元忠就来到村民黄景高家,指导他做好种植在庭院的百香果的管护工作。“这一届的村‘两委’班子真的很不错,为我们村做了好多实事。”黄景高说。

据了解,岩偿村曾因为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党建工作相对滞后,“领头雁”作用发挥不明显,于2022年8月被列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后进村。在了解到组织需要派人到岩偿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张凉主动申请前往。他说:“父母以前在沙梨乡工作生活过,这里也算是我的‘家’,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家乡’变好。”

为了让后进村变成“厚劲村”,张凉多次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广泛交流,深入思考,结合村情民意,最终形成以“能人进班子,带动支部活动”的工作思路来破局。张凉通过多次上门动员,成功将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毕业的黄丽惠拉进了村“两委”班子队伍,推荐村委会副主任梁秀梅到华中农业大学学习,吸收了3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队伍,引领带动村民奔康致富。这样一来,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力度极大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逐渐增强。

挖掘产业优势,推动村集体经济行稳致远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生机勃发,而此时也正是黄金百香果成熟之际。在岩偿村村部不远处的产业园里,一串串百香果沿着藤蔓挂在木架上,空气中飘满果香。张凉告诉记者,百香果产业园大概有7亩地,每亩一年大概能收果600公斤,目前百香果的市场价格在每公斤14元左右,品相好的百香果大概能卖到24元1公斤,市场前景不错。为了打通销售渠道,张凉一方面积极联系深圳的公司以及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县直单位和企业前来采购,另一方面还计划与本县的融媒体中心洽谈直播带货事宜,以此来打响岩偿村百香果品牌知名度。

“岩偿是面上村,受到扶贫资金投向负面清单制约,获得的项目资金投入少,村集体经济薄弱,整个村的基础设施也不是很好。当时我来驻村,压力还是蛮大的。”张凉说,2023年以前,岩偿村集体经济主要是以入股公司分红实现收益,是典型的应急式“输血”。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发展,这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如何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是摆在张凉和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

bce3b1bbbd1153e2b2bedade5eca0c1张凉和村民在采摘百香果

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才既符合本村实际又能发挥最大效益?“小而优”!这是张凉经过认真反复思考给出的产业定位答案。根据这一思路,通过走访调查,张凉了解到该村有种植亚热带水果的历史和气候条件,百香果种植需要的技术含量不高,但市场价格高,正好符合“小而优”的特点。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抓落实。张凉带领村“两委”筹措资金8.6万元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从靖西购买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苗,通过村集体先行先试“排雷补坑”,积累种植经验。

“去年我们村集体试种了5亩百香果,当年的产量将近3500公斤,收入达到6.3万元。估计今年收入也会不错。接下来,我们将引导村民一起种植百香果增收致富。”张凉对此信心满满。

想群众之所想,村民的笑容更加灿烂

“张书记,每年我们都会有季节性缺水,能不能想个办法帮解决呀?”“书记,我们屯里的道路都是泥巴路,能不能帮争取点资金给铺成水泥路呢?”……张凉驻村后经常听到群众向其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碰到这种时候,他总是认真地将群众诉求记录下来,然后充分利用其熟悉项目库和资金分配方案流程的优势,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加以解决。在张凉的努力争取下,1026万元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岩偿村。其中,委楼下屯等4个屯入户道路硬化项目已完成,总里程为5.41公里;丫口周边片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已开始在水源地龙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铺设输水管道,该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全村22个屯群众季节性缺水问题;农村路灯工程将为15个屯安装252盏太阳能路灯;新建坝达屯高标准农田项目1标已验收并移交使用,2标正在建设最后的60米三面光引水渠,建成后将实现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张凉都会竭尽全力去做好。

岩偿村委楼上屯村民黄卜腿79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儿子黄登德患有精神疾病,于2021年12月纳入监测,因2人均无劳动能力,只能通过政策兜底扶持。张凉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要求变更为其帮扶人,他经常找黄卜腿两父子聊天拉家常,帮他们争取到各种政策补贴,周末和节假日还会帮他们拉饲养的鸡鸭到县城售卖,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张书记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跟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呐!”黄卜腿心里充满感激。

用心“下沉”,用情“融入”,用力“干好”,真真正正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张凉驻村的初衷,也是他今后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张凉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堡垒强、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岩偿村徐徐铺开。

编辑:莫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