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隆林以“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新发展
今年,隆林各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加快推进全县16个乡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焕发新颜,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团结进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走进平班镇岩晚村廷桑屯,你会看到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平整宽敞;一栋栋依山而建的楼房坐落有致。连日来,廷桑屯的干部 群众正在为屯里的“荷花池休闲小公园”项目忙碌着,有的装运砂石、有的负责浇筑等。
廷桑屯的“旧水池”变“荷花池休闲小公园”是岩晚村实施“千万工程”项目之一。近年来,岩晚村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建设美丽家园,目前全村13条主干道全硬化、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待到‘荷花池休闲小公园’建成,屯内道路两旁再种观赏性李花、桃花等,我们这里就更美了!”廷桑屯村民罗明亮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克长乡河马村结合村情民意,积极推广“稻鱼烟”的立体生态种养,着力打造“一水两用、一田三收”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今年,河马村烤烟种植面积增加至2100亩,预计产值可达750万元;水稻种植面积约1612亩,产值达2901万元,河马村也成为了全县重要的烟稻轮作示范基地。者浪乡播立村也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致富带头人”模式,整合筹措资金37万元,规划发展“圣女果+黑木耳”轮作项目种植面积30亩,带动200个以上脱贫户劳动力增加收入。“目前我们已与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争取今年播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播立村村党组书记熊金良如是说。
发挥乡贤作用,赋能乡村振兴。夜幕降临,一眼望去,桠杈镇龙歪村小龙艾屯一盏盏崭新的路灯显得异常耀眼明亮,璀璨的灯光让从地里劳作归来的村民更加暖心、安心和贴心。“这是我们龙歪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贾国军为屯里捐赠的太阳能路灯,一共有35盏价值7万多元,他为乡亲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村民李大伯高兴地说。今年,为解决资金困难等突出问题,村“两委”发出倡议,号召龙歪籍在外的乡贤能人踊跃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家乡的“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在外乡贤人士收到号召纷纷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
和美乡村建设也离不开文明乡风。者保乡为推动乡土文化新风尚,深挖当地让群众记得住乡愁的“金井神鱼”等民间历史故事,在春节、广西“三月三”等民俗节庆开展八音唢呐庆喜哀丧、织锦送情郎、唱首山歌迎客来等传统技艺,不断提振群众精气神。
与此同时,隆林还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岩茶乡弄金村46户村民送厨餐具给村集体,以便各家各户在举办红白喜事之时可以借用,为大家省去了购买餐具的费用,增强了群众之间的凝聚力,也让向上向善、勤俭节约在村里蔚然成风。据统计,截至目前,移风易俗累计为隆林各族群众减负6676.68万元。
这些都是隆林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变化发展的缩影。未来,隆林将继续坚持三农优先,推动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进乡村治理成效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