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我与诗人的对视

日期:2022-03-11 12:06:48 来源: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覃世衡 点击:0

诗歌的魅力是无穷的,如多年陈酿的老酒,在岁月的长河中一路散发着芬芳。

隆林彝族诗人韦革新同志去世已经有24个年头,但他的诗歌如同德峨蚂蚁高坡上的缅娓,永远在我心中摇曳。

我与革新并不相识,只能在诗中与他对视,在碎片的诗句中,品读一个少数民族诗人的无穷魅力。初识革新是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时,在一本广西诗选刊出的一首诗《镜里的春天》开始的。在诗歌里,诗人用淳朴的语言这样写道:“在祖辈们的年代里/无数男女青年的腰间/都挂一个绣花的荷包/里边装着小圆镜一面/镜面装着美妙的幻想/镜背画着明媚的春天/你想照出飞舞的眼眉/我想映出花般的容颜/后生对镜修颜在井台/姑娘对镜梳装在泉边/世世代代修饰打扮/镜里还是那愁云片片。”诗人透过一面小小的镜面,折射出彝族人民在旧社会过着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诗人用诗的语言,诗的形象,生动描绘了这种悲惨的生活画面。后来才知道他出了一本诗集《缅娓集》。诗集里收集了《火的民族》《石磨歌》《奴隶的女儿》《五色饭》《丰收谣》《嘎梅河的传说》《撒向春天的诗》《马驮医院组诗》《尝新节的晚会》《跳坡组歌》《马驮医院走边疆》等,其中,以《金麦黄熟了》为代表。

韦革新同志于1933年3月15日出生于德峨阿镐一个彝族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为他起名为替仆支不。入学后取名韦革新。少年的革新,沉默寡言,喜欢独处。在隆林,人们常说彝家的孩子会讲话就能唱歌,学走路就会跳舞。这话一点都不夸张。革新从小就开始表现出歌手的天赋与歌喉,在走村串寨时,他的歌声最清亮、质朴、亲切,不懂撩倒了同村的多少少男少女们,年轻的小伙们都把他比作“明星”;革新不仅歌唱得好,读书也十分用功,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宁桂西师范。从山旮旯走出的孩子大开眼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好奇,他感恩党的培养,把他从德峨阿稿送到南宁省会城市读书。这样的事情在旧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假如他的前辈们赶上这个好时代,或许他们的命运就没有那么悲惨。他开始思考社会,思考人生。从那时起,他开始走向了文学创作之路,并陆陆续续在《广西文学》《三月三》等区内刊物发表了诗歌、散文、小说。

在旧社会,有多少彝族穷苦人在地主的皮鞭下过着牛马般的悲惨生活。正如诗人在《石磨歌》所述:“双手推石磨/歌有千万首/口唱石磨歌/唱起血泪落....../包谷磨了九箩/太阳还没上坡/汗水淹脚背/眉陷眼睛/....../别家女儿喝甜奶/我吸两个酸枣果/我哭了/将奶头甩脱/妈流泪了/颗颗滴在我的心窝/“包谷娘来磨/面饭主人嚼/儿啊——/哪有甜奶给你喝?诗中用对比、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彝家妇女在给地主磨面,而自己女儿却喝不上母亲奶水的情景。接着诗人又巧妙进行场景转换,“话音未落/竹篾鞭子身上抽....../拔出鞘,/寒光闪/狼牙一咬/唰的一声双乳落/妈妈抱紧我/慢慢倒进血泊....../妈妈被丢进洞/我被甩在石墙脚......”诗人用石磨比喻旧社会推不尽拉不完的苦难生活,句句带血,字字带泪,揭露了旧社会彝寨地主的狠毒与黑暗。1960年革新同志调到百色地区文联任领导职务,仍然没有忘记彝山上那一朵朵惊艳的缅娓,他经常下到偏远的彝族村寨采风,与彝族同胞畅谈党的民族政策给彝寨带来的新变化。在《镜里的春天》,诗人把彝家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对春天的渴望,描绘得有声有色。

“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男女青年梳装在泉边/镜里飘来了一片红云/五颗星星镶嵌在圆镜中间/男青年闪动欢乐的眼睛/女青年扬起喜悦的笑脸/芦笙响了九天和九夜/口弦吹了九夜和九天/锄头哟挖了九十九夜/车子哟推了九十九天/厚茧哟每人脱了三层/汗水哟每人洒了三担/挖开了三十三个冲坝/靠着劳动双手握锄铲/搬来了三十三座大山/靠着苗彝团结肩并肩。”在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苗彝群众亲如一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革新同志在收获创作丰收的同时,命运对他也是十分不公,生活也是较为坎坷的。百色地区政府机构调整,市文联被撤销后,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他毅然放弃了在百色生活的优越条件,主动要求回到隆林工作。他为人正派,为政清廉、两袖清风,刚直不阿,敢说敢当,这样的性格难免会得罪了一些人。他膝下有一男四女,在文革期间,他被隔离审查,被送进农场劳动改造长达5年之久,这期间,他痛失了一个孩子,还留下了一身的疾病。孩子在家待业多年,有人对他说,你还是该走的走,该送要送,要不然就要误了孩子的前程。可他却说,“剩饭我宁可喂狗,也不会施舍那些玩弄权术的败类!”他专心致志于文艺创作,先后荣获全国、区市县各类文学奖11次,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隆林第一个国字牌的作家诗人。1994年他从县领导的岗位退了下来,但他仍然致力于培养隆林的文学新人,他任隆林文联主席8年,主编《金钟山文艺》以浓郁的隆林地方特色,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隆林培养了一大批的文学新人。

诗人对春天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热爱春天,赞美春天。诗人在《撒向春天的诗》这样写道:“把种子一齐播出去,播出一个红红绿绿的春天”。诗人在《金麦黄熟了》这首诗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彝家姑娘幺美的形象。她美丽、温柔、善良,渴望知识,锐意改革。诗人写道:“金嘎嘎啼的时候/喜讯在堡里传扬/雁群南飞的时候/幺美回到了家乡/幺美飞了两年/飞在种麦知识的海洋/两年的时间很短/幺美却练硬了翅膀/幺美长高了哟/象屋后的金竹一样/幺美成熟了哟象艳红的缅花开放/弹月琴的小伙子/幺美犁的地/有如山中翻云浪/幺美耙的田/有如棉絮松软/幺美播的种/横直都成行/幺美护的苗/是大地的绿毯/幺美种麦的名声/金嘎嘎为她传遍四方/幺美的美丽/缅花为她显色送香。”多么细腻的描写,把幺美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幺美就跃然纸上,走到读者的面前。这就是诗的魅力,诗的力量。

历史总是有相似的一幕,我从隆林报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再到县文联从事《金钟山文艺》的编辑工作,也是有了8个年头,其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只有自己才有刻骨铭心的体会。但是能看到家乡的文学爱好者能从《金钟上文艺》走出去,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在与诗人的对视中,我只是一个初学者,永远达不到革新同志的高度,但我将会以他作为标杆,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跋涉。

1998年5月22日,隆林这位国字牌的诗人永远离开了我们,这是我县文学事业的一大损失。很多文友对革新同志的去世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惋惜,纷纷写文章寄托哀思。他的文友韦社革写的《山里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首:

 沉甸甸的稻穗一片金黄

是不可多得的诗章

宽畅畅的胸膛

是不可缺少的诗行

山沟里的溪水在冥想

诗从泉水里,悄悄流淌

奏成一曲欢乐的歌唱

诗集从温馨的泥土里争妍斗放

山和太阳都悄悄退让

(编辑:罗恒)


下一篇:油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