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旖旎温馨龙卧坝

日期:2022-03-04 17:53:09 来源: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姚本亮 点击:0

龙卧坝是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滴岩村的属地,是生我养我让我长大成人的故乡。

龙卧坝因坝子南北两边的山形如龙卧伏而得名。坝子全长3070米,平均宽度920米,合计有平整旱地4236亩。容纳了滴岩村小曹、范家、姚家、勾家、严家5个村屯。

龙卧坝风光旖旎。坝子呈东西向,南北各有一列山体由东向西延伸,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之状。从山脚到山顶一律的青葱蓬勃,只是北山中部有一高耸之山少树遮挡,山顶有一裸露的峭壁光溜陡峭,从下遥望,如一块镜屏镶嵌在山顶;南山东尽头,也是悬崖峭壁,但有林荫,人从外面看不见,要走近透过树林方见壁崖,崖顶石上,生长着两棵傲然挺立的天枞,从东面进入坝子,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两株天枞在风吹拂下向人点头微笑致意,频添了人间的温馨;每天早晨,温阳入怀,挂在天枞枝叶间,给坝子增添了无限的吉祥和喜庆。此处人们称为北山的“龙头”。坝子南山的最高峰,当地人称“鲍家箐”,青一色的原始森林,春夏,绿树葱茏,烟雾朦胧;秋冬,霜雪皑皑,云遮雾绕,虚幻相迭;林中四季流水淙淙,养育着隆或、介庭、岩茶三乡人。山上竹木,药材资源丰富,但“三乡人”从不乱砍滥伐,龙卧坝的人更视之为“宝贝”。因而,“鲍家箐”植被完好无损,俨然成了龙卧坝的“瞭望哨”和守护神。进入龙卧坝,向右仰望鲍家箐,你会对坝子顿生安全感、信任感以及神秘感。

 龙卧坝载物厚重。4236亩土地全部为南北横向长形大平地,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土地间阡陌纵横,连通着各自然屯和农户。新时期政府曾投巨资对土地进行过整理,整个坝子如一块棋盘,整齐,净爽,显得很有精气神韵;纯然是一首激昂慷慨,抑扬顿挫,韵味无穷的诗歌。盛世里,坝子由西向东由政府投资修通了混凝公路,公路把各自然屯揽入胸怀,连通了户与戶,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远观近看,整个坝子四季都充满活力和朝气。

龙卧坝是“中药材宝库”,田基黄,半夏,七叶一枝花,黄精,无草不是药材;鸡血藤,何首乌,苦黄连,两面针,穿破石,杜仲,无树无藤不是药材。还有野泡野果:乌泡,黄苞,火棘果,山楂,酸枣,板栗,核桃,柿子,野山桃,冰脆李,黄腊桃,困难饿饭年代,这些野果野苞尽展养人本领,救活养育了几代坝子人。还有楸树,杉树,椿树,漆树,柏香,岩槤,金丝榔,天枞等树木,有的三五根十来根聚成一团一片,有的站成一列一排,有的傲首独立,有的静默,有的朗逸。盛世里,榔木,迎客松等树己被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树种。山上林间还有猫头鹰,苍鹰;野猫,獐子,獾子,刺猬等飞禽走兽,认识的不认识的,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长期以来都与人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龙卧坝坝子色彩丰富,一年四季更换着不同的色彩。油菜花,金黄一片,黄的金贵,碗豆花,白紫红相嵌,娇小可爱;冬麦,绿色青翠;玉米林,婆娑绿翠,犹如蓝天失落下来的湛蓝,植株整齐,株株红缨帽喜挂腰间,有风吹来,苞米林“刷刷”作响,犹如仙女在弹琴,奏响的是坝子年而复始永不停息的生命赞歌,给行人送来无限的温馨;苞林底下,还兼种有黄豆和南瓜,尽显时令蔬菜风彩,待到秋收,各户除主粮玉米堆满仓外,还收获小麦,油菜,黄豆和南瓜,葵花籽,喂猪壮猪肥猪,榨油卖钱,养人延年益寿。有善经营者,搞起了立体种养:玉米烤酒卖酒,酒糟养猪养鸡,猪粪鸡粪肥地,一举多得,当年立项当年脱贫。坝子,新时期逐步消失了贫困。

龙卧坝人,人格完满。 坝子人,大都是清朝末年以后,从川渝,滇黔,闽赣,鄂湘等地逃荒避难而来之百姓,定居久了,人们称之为“高山汉族”,经历了朝代更迭,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生离死散,他们纯朴憨厚,仁慈善良,长期居住在坝子,信守“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为人理念,与邻友好,不伤害邻居,有缘分的还互通婚姻,结亲家,打老庚;不伤害动植物,不准掏鸟窝,不捕猎动物,不挖损植物;人人学会帮肋他人。他们勤俭持家,自立自強,坚韧不拔,开拓进取,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在政府的引领下,上世纪70年代,他们就引进了高产油菜,优质小麦,玉米,水稻良种;各生产队办起了“百头养猪场”;80年代,又率先从云南引进了优质烤烟,进入90年代,烤烟成了坝子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项目,家家建起了“烤烟楼”,户户培养出了“烤烟本科生”乃至“烤烟硕士博士”。80年代,政府号召外出务工,坝子的年轻人组织起“马帮队”,一个马帮队5至10匹马(骡子)不等,远离家乡到广东,海南,湖建,江西等地专事帮人驮运建筑材料物质,年收入达二三十万乃至上百万,收入的钱财全用以建设家乡。许多人建起了“马帮楼”“马帮别墅”,送子女上学读书,户户购置了大车小轿车。他们穷则思变,用双手和智慧不断改变着自已的窘境:住房由四五十年代前的“茅草杈杈房”逐步演变为“泥瓦土墙房”“石磊房”,再到“新式混凝楼房”:吃水由原来的“屋檐水”变为“家庭水柜储水”再变为政府拨款修建接通的“自来水”;用车则由牛车马车变为现在家家有的大车小轿车!

编辑: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