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天街散记

日期:2020-11-12 11:38:15 来源: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梁万德 点击:0

10月下旬,我随区、市文联及40余位作家到隆林德峨采风。真正领略了“天街”的涵义。

 采风车过了苗冲的东大门——九里十三弯,便进入了苗区。百年前,广西民政厅雷雨在他的《广西西隆苗冲纪闻》曾写:“苗人之居,多在山上,尽以玉蜀黍之杆为墙,茅草作瓦,支离破碎,欲侧倾斜,三三五五,点缀于长林丰草、峻岭危崖之间”,今天却看到,一座座钢筋水泥小洋楼点缀于青山绿树之间。这巨大的变化,勾起了我太多的回忆。

采风车在德峨民族文化广场入口处停了下来,只见这里已是人头攒动,进了广场入口,先见那有地域特点的猪、牛、羊蓄禽市场,隆林黑山羊及肥大的黄牛招来外商们的讨价还价,不时还见苗族牵着牛羊走在人群里。进入广场中,那简直是花的海洋:广场上紧紧挨挨摆着数十摊民族服装,艳丽的女装占了大多摊位,无论是裙是衣、马甲裤子,是大红还是浅红,或深绿或浅蓝,贴花边或绣花纹,和流动的、穿着艳丽的俊男靚女相衬,一动一静,使民族服装园充满了活力,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也让人领悟为什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隆林德峨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把德峨少数民族誉为“花一样的民族”。

文化广场对面矗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人文景观石,石上用红油漆写着“赶圩归来阿哩哩原创地”,是为了纪念广西著名歌词、歌曲作家古苖、黄有异当年到隆林体验生活,被彝族火一样的热情、水一样的柔情和他们幸福欢快的生活感动,写下了这 支闻名中外的歌舞曲。后来被文化部举办声乐比赛指定为必唱曲目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这首歌曲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正当文友们在人文景观石旁拍照留影时,乐曲《赶街归来阿哩哩》响了起来,文友们对这支曲子已耳熟能详了,舞蹈也看得几乎熟悉每个动作了,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文友,不由自主的手牵着手,和着音乐节奏围着圆圈起舞,前来赶街的少数民族姑娘、小伙也禁不住这欢快的乐曲,主动加人了舞蹈行列,他们都在盛情的边跳边唱。离开了服装园,我们又进入了人头攒动的大街,数百米长的街道有火烤糯米粑,牛羊肉粉摊、各族杂食摊,也有日用百货,摆满了街道两旁。我和几位文友到了街中段,只见十来位苗族阿奶(大妈)、大嫂在路边一字排成长队,面前摆放着50斤装的塑料酒桶,她们向路过行人热情招呼“达嘞,达吼酒喽”(来吧,来喝酒吧)有爱酒癖好的人,禁不住阿奶大嫂的热情招呼,脚步不由自主的挪向了酒摊,阿奶大嫂用鸭蛋大的葫芦瓢舀了大半瓢酒递到客人面前,当你咕噜噜的喝酒时旁边大嫂又舀了一瓢酒递到你面前,“酒好嘛你就多喝点”,这里的苗族有淳朴好客的习惯:你尝的酒越多就越能证明她的酒质量越好,阿奶大嫂就越高兴——你在给她们做了活广告,要喝两瓢三瓢,随你意,至于尝后买或不买,她们全然不在意。记得在乡下做老师时曾带一位酒瘾极大的老师到德峨赶街,到了酒摊,他逐摊尝酒,边尝边夸“好酒”,但尝到最后一摊时,已不胜酒力,一屁股坐到地上,回家时那两斤半装的酒壶已不知何时打落何地了,别人问及,他只醉醺醺地说:“我三天可以不喝酒了”

离了酒摊,我们又移步最具德峨特色的“牛肉汤锅”摊,这是我仰慕已久的苗乡特色美食,摊主用一个口径一米多的大锅煮着一大锅的牛杂,离汤锅二三十米,已闻到牛肉汤锅飘来的香味,令人垂涎。离牛肉汤锅约百米时,我们遇上了县文联副主席等几位文友,正想约她们去尝牛肉汤锅,没想到她们已捷足先登,当我们走进汤锅摊时,摊位已满,我们只好选了有两位苗族兄弟的桌子坐了下来,“老庚,吼酒吗”?我用苗话向他们招呼。“卟海啰猛?”(你懂说苗话?)“卟,卟”(懂,懂)“老庚,达那,达那”(兄弟,坐这里)他们边说边给我们搬凳子,边往我们碗里斟酒。我们也打了一大碗汤锅牛肉,拿出在街上打的两斤半包谷酒和他们喝起来。他们喝的是德保蛤蚧酒,而我们喝的是苗家包谷酒。“你们也喜欢喝包谷酒?”“当然喜欢,苗山绿色食品嘛,可比你们和的蛤蚧酒便宜哦”“老板,再来两斤包谷酒”他们呼唤着老板,“不用了,我们已打来了两斤多,够了,说着,也往他们酒碗里添酒。“一会我们还开会,不能多喝了”喝了两碗,我说。“不行,到我们苗山,就要喝个够”此时,我想起了入载英国剑桥名人传记的作家、诗人贺小松畅游德峨后的一句话:“曾经闯进蒙古大草原,浪迹长白山,闯荡过藏区,游京族三岛,入壮乡,上瑶山,被侗族姑娘扯耳朵灌酒,但从来不躺下过的我,在庆幸自己顺利走出这里花山苗寨之际,突然被唱起了拦路歌的苗寨寨主在山脚路口把我连连灌了几大碗包谷酒才放行,这热情似酒的风俗风情,让我在跌跌撞撞中告辞苗山,醉眼迷蒙中回望苗寨。这一辈子啊,怎能忘记隆林?”面对淳朴热情的苗族“老庚”,我们左右为难了。

酒过三廵,电话响了,文友来电,准备开会了,我们只好向“老庚”告辞,可看得出他们十分无奈与难舍,也看出他们的淳朴与善良。

走出牛肉汤锅摊,文友美珍道出了真情:“我看你们将醉在两位苗族老庚面前,才施此一计让你们离开,还没开会。”我们庆幸美珍施此一计,否则可能也像贺小松醉在苗山了。

我们确实有些醉眼朦胧了,此时,只见大雾笼罩了小镇,远处楼房、山水树木若隐若现,最养眼的是满街的苗族、彝族、仡佬族姑娘,他们的衣裙都十分艳丽,走在大街上,像流动的花丛,此时,从街边音响店传来黑鸭子合唱组姑娘那深情、悠扬、原生态的歌声:“香巴拉并不遥远”。那雾,那山,那楼,那情,那霓裳摇曳的村姑农妇,那醉人的歌声,我们仿佛置身于天宫瑶池,此时我才领悟,所谓“天街”不仅仅是指这里的海拔高度,更是指这里梦幻般的风土民情,也许这就是苗族作家杨文升笔下的“太阳城”和“月亮闪烁的地方”吧。

编辑: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