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我能看到天将明

日期:2020-03-05 09:19:52 来源: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睿婷 点击:0

我能看到天将明

即使身处难明长夜,也总有人坚持奔向光明。

——题记

2020这个庚子年的开局,魔幻得让人有种不真实感。

地震频发、寒潮袭来、冰雹无情、林火蔓延、禽流感同现、冰川融化、小行星飞向地球、蝗灾横行。

而新冠肺炎病毒犹如洪水猛兽般在九州大地上逞凶肆虐,让史书上的“是年大疫”不再是轻飘飘的一句话,而是让我们看到个体渺小如尘如泥的感同身受,压抑感和无力感仿佛是那座“压城城欲摧”的黑云,压得人无处遁形,透不过气。

疫情在家闭关期间,我不愿自己被裹挟在各种官方或非官方的信息浪潮里而罹患“信息焦虑症”,便读了不少关于古代疫情的典籍资料,以得到精神层面的一些慰藉和依托。据记载,瘟疫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我国从公元前600多年到1840年的2000多年间,大大小小的疫情就曾经发生过800多次,平均二三十年就有一次。而在与瘟疫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从古到今,从历史折射到现实,我能看到,即使身处难明长夜,也总有人坚持奔向光明。

我能看到,医者仁心怀勇,救死扶伤。东汉末年时,天灾人祸不断,瘟疫横行。如建安年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于是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亲自坐堂行医,将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治愈者无数。而如今,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深入病房直面病毒;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明崇祯15年,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有性不顾自身安危,亲涉疫区了解疫情,创制了“达原饮”方剂,收效甚好。而如今,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只为能够尽快战胜病魔;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生动诠释“最美逆行”……

我能看到,治者大刀阔斧,毅敏敢为。古代的许多帝王在大疫流行时,都曾发出诏书,承担责任,以安抚众官吏和平民百姓,并下令各级政府共同抗疫——汉代帝王曾下令官员减少吃喝玩乐,削减马匹坐骑,用于救援染瘟疫的灾民;宋朝期间,瘟疫发病时政府组织医生为患者义诊,药费由政府支出……而如今,我国做好了顶层设计,从有关专家呼吁"大家先别来武汉了,戴好口罩,做好消毒”,到武汉防控升级全面封城,再到国务院、卫健委等都行动起来,无疑都在为遏制疫情努力,为百姓开启了最重要的防线。

我能看到,罹难者共济,众志成城。西汉末年,郡国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瘟疫大流行,王莽积极布置救灾防疫,并带头捐款,在长安城中造一条闾里,建邸舍房屋200区;清代顺治年间,杭州的悲智社为病人送药、向死者施棺,并设义冢,帮助掩埋尸骨。而如今,有给警察送口罩不留名的小伙子,有开了24小时大货车给武汉送31吨酒精的大姐,有在工地与停车点间往返百余次,免费接送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人,被誉为“火神山的摆渡人”的三轮车师傅……

我能看到,知者慎真慎言,笔底波澜。宋代重视疫情信息的上报与处理及传播和使用,宋仁宗发布诏令说:“岂非言路壅塞所致乎”,规定凡是有关州县疫情报告的公文及臣僚奏疏,中央各部门不得阻留,而文官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如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记者团队,他们挺身而出,深入疫区一线,时刻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着中国抗击疫情的最新信息。

我竟忽然觉得,这并不仅仅是一场面对疫情的抗争,而是在说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年轮如何变迭,那些立心立命之人,面对灾难都会拥有同样的担当与勇气。即使身处难明长夜,也总有人坚持奔向光明。

蚍蜉鲲鹏,不可缺一。他们一人守一职,一人尽一心,时艰共克,才带来了绝处逢生般稳定与踏实的奇迹和希望。

医者仁心怀勇,治者毅敏敢为,知者慎真慎言,罹难者共济,定终能守到天明。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