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探索过境公路治理对策浅析——走访隆林公路管理局过境公路所思

日期:2019-01-03 09:50:39 来源:广西隆林网 作者:张恒 点击:0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国省干线沿线两侧自然而然增建起居民楼房,干线逐渐成为居民建筑物的轴线。道路虽方便了两侧居住的居民,却给公路养护、路政执法、司机朋友们带来一些难题和隐患。笔者通过对隆林公路管理局所管养的路段进行实地走访,结合过境公路环境治理工作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思考,提出个人拙见。

一、当前过境公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隆林公路管理局所管养线路共4条,分别为G324线、G246线(原S322线、原X804线)、S519线(原XA94线)、S217线,总管养里程183.305KM,其中有24处过境路段,里程18.305KM,占养护总里程的9.99%。问题较为突出,难以治理路段主要有G246线的K20+801~K28+200(县城至那谷段,1.25KM)、K32+750~K34+000(者浪爆竹厂至者浪乡政府段,7.399KM)共8.649公里,G324线旧桩K2109+150~K2110+400(平班镇管肖村)1.25KM,G246线K42+500~K43+600(猪场乡街上)1.1KM。难治理路段共11KM,占总过境公路的60%。通过对过境公路的居民、司机、养护、路政进行访谈,发现过境公路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一)居民反映的问题。虽然在过境公路两侧建设房屋,从交通上方便了当地的居民,但存在一定以下问题:一是交通设施不完善。国省干线是连接两地的唯一干线,车辆繁多,在过境公路居民日益剧增的情况下,老年人、儿童也相应增加。尤其农忙时节,当地居民多数均需要越过干线才能到达所种植的农作物田地,但由于干线无交通信号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随着人口、商业的不断增加,过境公路也逐渐街道化,环境卫生日显突出难治,与干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的噪音、废气和废油污染等相混合,凸显了居民环境居住的混杂,降低环境生活质量。

(二)司机朋友反映的问题。过境公路往往是连通司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唯一主干线,无二之选,所以在行驶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等级降低。由于过境公路两侧有居民居住,非机动车、行人大量增加,以及两侧建筑和交叉路的增多,迫使机动车辆通过路段时,只能减速行驶,不能充分发挥其交通畅通的本质,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安全隐患大。由于缺乏规划和管制,沿路居民逐渐增多,也逐渐有工业、商家入驻,形成集市,使得过境公路交通混乱.拥堵和事故增多。

(三)养护部门反映的问题。由于过境公路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在养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由于居民大多环境意识淡薄,日常生活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随意丢弃,造成沿路垃圾随处乱堆乱放现象;二是路面污染严重。由于个别过境公路成为当地圩日市场,致使圩日散后,整条过境公路路面堆积物多、脏,严重影响“视觉形象”,如G246线K42+500~K43+600(原X804线猪场乡街道),给养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三是水沟堵塞严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过境村镇依路建房数目不断增加,居民的污水排放、废弃物、建房浆砌水等废水、废物随意排放丢弃,造成公路排水渠、涵洞等堵塞,使公路路面经常污水横流,路面损坏严重。如G246(S322)线K32+750~K34+000。

(三)路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国、省道干线是国家建设的主动脉,也是地方交通运输的主干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国省干线的过境公路却是把双刃剑,在方便当地居民的同时,也在存在较大的隐患。一是违建严重。由于过境道路两侧未经政府规划,所以两侧居民建筑物杂乱无章,甚至未考虑与公路相隔距离。此外,电线与通信光缆随意私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二是非标杂乱。由于过境公路两侧随着居民的增多,广告牌、指向标等非标竖立于道路两侧,与公路、交通等标识相混合,严重扰乱司机视觉;三是非法占道严重。尤其是街道化的过境公路,随意摆设滩点,占用公路。特别是圩日,摆设摊点多,流动人口众多,行车环境较差;四是交叉口过多。由于两侧居民建筑的不断增加,居民建筑不断向道路两侧后建设,因此开设路口不断增多,造成交叉口过多,交通隐患几率增加。

二、过境公路的形成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过境公路的形成

过境公路之所以越来越多,主要跟城镇化发展成正比。最初,居民向道路两侧案集建设房屋,可能考虑的紧紧是交通便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为靠近道路则是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因此,逐渐形成一个小城镇。笔者通过了解,当地过境公路形成原因大致有:

一是过境公路功能性。由于国、省干线过境公路等级高,是当时更大区域交通线的组成部分,沟通诸区域间的联系,所以在道路两侧建筑居民房屋,可节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同时,个别居民看到过境公路具有长远的经济性和空间前景,加快当地产品的流通,助当地居民的农副产品快速、直接运入城市,可节省大量运输成本。

二是过境公路经济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过境公路有效促进了居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隆林各族自治县特色周期性的圩日,哪怕有“专属”的集贸市场,但商家在追求经济利益情况下,仍将滩位摆在过境公路上,让过境公路承担起商家的“商业服务”功能。同时,也带动了过境公路的不断延伸和繁闹。

三是时代浪潮影响。20世纪90年代,一直宣传于“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因此在此宣传的引导带动下,酝酿处一大批大量的乡镇过境公路,促使过境公路得以不断发展和扩大,从而演变为一个城城。

(二)导致过境公路诸多问题的原因

过境公路对城镇整体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导致诸多问题存在,主要是其功能性质不清晰、规划管理不善、人车干扰严重等。经笔者分析,主要有:

一是法制不健全。《公路法》及相应规章条例规定较为原则,操作性不强。同时公路管理主体和权限不明确,当地工商、城管规划、国土等部门都有权参与管理,导致公路两侧建筑审批多头管理。因此违建、私拉电线和电网现象严重。

二是政府不够重视。虽然近年该地开展“美丽乡村”乡镇环境治理等活动,但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导致过境公路居民住房建设还是无科学规划,无配套排水设施,甚至将垃圾堆放地点放置于公路上。

三是公路部门缺乏措施。由于公路部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路政执法力度不大,与当地政府对接较少,措施不多,促使存在的问题一直未能及时解决。尤其,未能加强对道路两侧居民关于《公路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四是居民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由于过境路段居民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爱路护路意识淡薄,造成公路路边垃圾随意堆放、污水抛洒至路面等。

五是养护任务繁重。由于过境公路卫生差、过往人次多,有时刚清理过的路段在回头时又恢复原来的脏乱状态,使过境路段养护工人的劳动量大,次数多,从而造成养护效果不显著。

六是交通标识不明显。由于过境公路路段非标较多,造成交通标识不明显。同时在人员密集路段缺少标线、限速标识、红绿灯等。造成过境公路交通安全隐患增多。

三、解决措施的思考

过境公路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表现,笔者认为应坚持以满足实现城镇化为目标要求,协调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用地合力布局,并同时着力解决过境公路日益突出的矛盾问题。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地方政府在解决当地问题时有更适宜当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所以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多与当地政府联系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重视和支持,方可号召多部门联合成立过境公路治理领导小组,方有效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统一规划。公路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做好公路沿线村庄建设规化,禁止在公路两侧建房,或离公路较远地带建房,有效减少公路的本身性能。一是做好功能分区规划,防止商业、服务业及各类厂区等集中路边造成人车流的大量集聚,对驻地和干道造成双向的干扰。二是做好道路规划。如拓宽过境交通道路宽度,并在过境干道两侧设立辅道,减少行人交通干扰。三是做好交通规划。尽量减少小城镇内部道路与过境公路的交义,在必要交叉口处设立红绿灯等措施。

(三)严管非标,提高交通标识可视度。在驾驶过程中,驾驶者对林立公路两侧的标志版面往往会无意扫视,如标识过多,则容易造成指向不明、驾驶人员分神,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建议:一是严管非标,禁止或严格控制、审核在道路两侧悬挂、林立的非交通、公路标识牌;二是标识的设置位置不够明显,很难被驾驶员发现,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交通标识要显眼、简洁、清晰易辨;三是设置标识要提前预早。有些地方标识的设置距离危险点太近,没有足够的时间改变驾驶状态,容易引发事故,如,在行人多的地方或路口处设置限速标志,应该在该路段之前设置限速标志,不应在路口处;四是增强交通标志的可视性能。可根据天气、夜间的光线条件,尽可能的使用具有教高发射性能的醒目材料作为交通道路标识;五是在过境公路的转弯和岔口等限速地带铺装彩色路面和具有反光效果的减速振动标线,对驾驶员驾驶员产生视觉冲击,起到提醒和增强对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防滑和减速的作用。

(四)投入资金,合作养护。在当前追求养护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新要求的养护工作下,对过境公路应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合作,多措并举探索适宜的有效模式。一是上级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养护中存在的卫生、排水等问题。如对两侧居民门前的排污水沟加盖钢筋砼盖板并设置出入水口、对公路两侧的排水渠进行三面光并加盖板、对道路两侧居民灌输环保意识,在过境村镇住户集中处或商业场所门前设立垃圾投放点等。二是与当地乡镇政府、两侧居民住户签订三方共管合同,达成各住户门前的公路用地区三方共管,门前三包,形成政府牵头,公路养护部门负责,居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宣传,增强执法硬度。一是通过印发和张贴标语、横幅、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沿路向居民群众宣传《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群众的维护和爱路护路意识;二是提高路政执法力度。采取划段包干,责任落实到人的方式管理,严格履行路政管理职责,努力确保路产、路权不受损坏;三是形成合力,联合执法。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多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整治过境公路的建筑违建、违点摆摊、违法占道等。

(六)划分区域,属地直管。一是绕城开路,避开过境。把过境公路迁至乡城镇以外,或采用绕城过境加支线的方式与城镇相接,可彻底解决过境公路带来的问题和隐患。隆林公路管理局所养护的G246线(沙梨乡段)就是采用该方式;二是移交政府,属地管理。对于公路管理部门而言,在养护和路政执法上远远不及过境公路属地政府的管理职能,如将过境公路段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将更便于管理和改善过境公路所带来的难题。

(七)人人参与,建立社会监督。实行社会监督制度,在各责任路段设立责任标志牌,明确路段养护责任人和路政执法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沿线群众和过往司乘人员发现问题可直接联系,有效快速解决问题时,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编辑:黄仁雄   编审:林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