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我的父亲是木匠

日期:2023-10-31 19:29:17 来源: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姚本亮 点击:0

我的父亲是孤儿,生下来不到三个月,祖母就病逝了,是祖父把父亲养大成人。因此,父亲小时因家境贫寒,只上了两年私塾,不识字。但父亲会做木工并且木匠手艺远近有点名气,远近乡村的人家遇红白喜事,都要请父亲到家帮做相应的木工活儿;父亲还长年牵着自家的一匹马驮着工具到邻近乡村走村窜户主动上门帮人干活,每年上缴相应经费给生产队,生产队开给工分分粮物。

父亲做木工讲诚信。有时是顾客到家订制家具,有时是顾客请到家做工,父亲都千方百计兑现承诺,按时按质按量完工交付使用。有时顾客见父亲给的木料好或者做工质量好,或是父亲时常加班加点赶工太累,顾客便会主动多给些钱,但父亲一概拒绝,只收应承过的那部分费用。对于有困难的人家,父亲还会少收或缓收。这些细节,常常令顾客很感动。记得有一次,人家请父亲去家装修新房,本应两个月才完成的工,父亲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顾主的亲家来看到,很高兴,当即便答应顾主将亲事提前。顾主很高兴,愿多付工钱给父亲,而父亲再次婉拒,还顺带免费多帮顾主做了一口木箱相赠,以此祝贺主家新婚大吉,子孙满堂。父亲就是这样,诚实守信,舍得吃亏,赢得了四邻八乡老百姓的信任,因此走到哪里,但凡是提到“姚木匠”,众人便都会给予一片赞许。后来,父亲的生意越发兴隆,每年不但能按时足额交付了生产队费用,还积攒到修建自家大瓦房的钱,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地好起来。

父亲从帮人起房子、做棺材等粗活重活开始学做的木匠。起房子,一般是和主人一起到山里要来木材,锯、刨、锛、钻、排、立,一应活儿,既要有技术又要有力气。父亲时常一人,将重重的材料搬上搬下,翻左滚右,无论怎么苦,怎么难,都坚持了下来。到立新房时,他还要按地方风俗爬上新房柱顶上,帮忙顾主架樑、撒糍粑,大声说吉利话。如是做棺材,也要把原木翻来翻去下尺寸,锯锛刨锉都一人完成,从不给主家添麻烦。很多时候,都是顾客到家来订制木(器)具,因家中无帮手,便都是父亲一人操作。因此,至父亲65岁以后,便一直喊着腰疼筋骨痛,大概也就缘于此。

父亲时常会喊一、二人同他一起到山里跟人买树锯成木材,然后搬运回家,以便客人能随时订到货。父亲经常对我们说:要吃得苦,下得苦功夫,才能过上好日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从小就耳闻目染父亲的吃苦耐劳与坚韧不拨的事迹,因此,父亲的匠人精神,从此便在我们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过去,由于家境贫寒,日子拮据,父亲做木匠善于为自己或主家精打细算。父亲走到哪里,都善于搜集木材,尤其是别人废弃不用的木头,一块小木枋他都要扛回家备用。例如:邻近乡亲的锄头柄、犁耙、甑子、磨子等工具坏了,找到他帮忙,他总能随时在家找到合适的木材来帮换上。有一次,他在劳作中发现别人废弃的杉木疙蔸,便捡回来细心地修整,之后叫我和他一起又分解成十几块小木板,做成一只秀气玲珑的木箱。过去,父亲时常跟我们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才会穷”,要先学会过穷日子、苦日子,才会换来好日子!自此,父亲那勤俭持家的精神,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教育鼓舞着我创业持家。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父亲虽然不懂文化,但却爱琢磨木匠业务,不管什么木工,只要经他手一两件,就会越做越好。我小时候见到父亲做农家量米用的“升子”,别人做的是一层,父亲做的三至四层,称之为“步步高升”,每次圩场背到集市上去卖,都被顾客一抢而光,生意甚是红火。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群众时兴养马配马鞍,父亲就学做马鞍去卖,生意也很好;后来,百姓家时兴用“风簸”,父亲又不惜路费到外面去观摩人家的风簸制作,回来后在家每天拿上墨斗和画笔,独自琢磨,一来二去,不出一个月,他便做出一架小巧玲珑、轻便实用的风簸,消息一经传出,马上惹得众人纷纷上门订货。这样父亲便又有了两三年的生意。

父亲经常说:弯木料直木匠,烂木料好木匠。只要自己肯学,什么都会做并且比别人做得好。父亲虽然不懂文化,但做了半辈子的木匠工作。父亲,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通过木匠手艺,用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虛心好学,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性,为我们家树立起良好的家风。如今,父亲虽已仙逝,但他多年培养起来的好家风,却依然熏陶着他的子女儿孙,持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盛世里,奋发有为。

深切怀念,我的木匠父亲!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