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网欢迎您 !  

新闻中心

青山绿水间的民间艺术——隆林壮剧(土戏)发展简论

日期:2021-05-17 16:14:47 来源: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蔡良 点击:0

地处云贵高原边陲的青山绿水间,在巍巍金钟山脚下、美丽南盘江畔的隆林各族自治县,有一种古老的民族戏剧——隆林壮剧,也叫壮戏、土戏。 独具民族艺术特色韵味,非常值得研究探索、挖掘、传承和发展。

一、隆林壮剧的发展概况

隆林壮剧,发展历史悠久,有北壮剧和南壮剧之流派区分。北壮剧主要流传在南盘江沿岸的金钟山、革步、天生桥、者保、者浪、新州、平班、沙梨等乡镇的壮族居住地区。南壮剧分布于驮娘江水系的隆林境内的隆或、介庭、克长、岩茶等乡镇的壮族居住区村寨。后来,有人将隆林壮剧与百色、田林、西林、凌云、乐业、那坡的壮剧统称

为广西北路壮剧。因地域区划和民族生活习俗不同,隆林壮剧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独特地域的特色民族剧种。

1.年代久远,流派分明。两百六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隆林扁牙民间艺人韦应章创建壮族土戏班“同盟班”,此为北壮剧始祖,带动流传在隆林北部地区的扁牙、洪安、新州、冷水、者隘、含山、民强、民福、民德、江管、者浪一带。嘉靖五年(1800年)隆或拉也艺人班良到邕州学习曲艺五年,回来后组建了一个壮族土戏班“兴隆班”,此剧种流传在隆或拉也、介庭、那达、弄昔、岩茶、冷独、平班、卡白、河马、克娘一带,此是南壮剧。

2.曲目经典,声名远播。隆林有多个著名的壮戏班,四处演出、打擂比赛,名震一时。如“同盟班”和“兴隆班”创建初期,壮戏名传四方,流传久远。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林那劳岑氏家族为老人做寿,邀请广西、贵州、云南十三个戏班到那劳会演,隆林那达壮戏班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岑春煊任三帅期间,有一年正月初八,邀请了岩茶弄贤壮戏班到那劳宫保府演出了七天七夜。1981年,江管壮剧团的著名剧目《百鸟衣》在县城连续演出几场,场场观众爆满,壮剧轰动一时。随后,者浪壮剧团的《天仙配》《秦香莲》剧目和卡白壮剧团的《玉蝶缘》、扁牙壮剧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冷水壮剧团胡《杨门女将》剧目演出,都让各地群众闻讯而不计山高路远,纷沓而至,观看演出,乐此不疲,年年看不厌。

3.波浪起伏,曲折发展。资料记载,从1746年-1949年,隆林组建过八个壮剧班,1950-2010年,又陆续组建了20几个壮剧班(团)。此期间,有旧的壮剧团消失,也有新剧团组建。壮剧发展有活跃期,有低潮期,也有“冬眠期”。如,新中国成立后县文化部门派艺术工作者下各乡镇蹲点指导,各乡镇经常开展演出活动或参加县里集中会演,壮剧在全县得到较快的发展;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断一个时期;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又是一个活跃期,壮族居住的各乡镇村寨壮剧班和八音班,活动活跃,每年春节必须演出两三天,“三月三”壮族节日也必须演出,还经常到南盘江对岸的贵州、云南的县、乡、村交流演出;九十年代相对低潮;2000年-2010年,又是一个发展小高潮,以岩茶卡白壮剧班升级为岩茶壮剧团为牵头,扁牙、者隘、冷水、江管、者浪、平班、那达、河马等10个壮剧团恢复活动,每年春节都举行演出活动;之后,隆林壮剧又渐渐陷入低潮,壮剧被山歌、八音坐唱、广场舞和县里的五大民族节庆活动替代。

二、隆林壮剧的内容构成和表现形式

隆林壮剧由剧本、曲调、表演、伴奏、服装、道具、戏台组合而成。

剧本主要根据民间故事、传说改变而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杨门女将》《陈世美》《柳萌记》等等。也有用壮族山歌写成的曲目剧本,如《普牙歌》。

曲调是由壮族八音和山歌形式分类形成的。如以八音的《正调》《梳妆调》《卜牙调》《八仙调》《开堂调》《山歌调》《十二月花调》等24调构成了壮剧的曲调。

表演形式由角色(文、武生、旦角、丑角)、妆容(各种角色的各类妆容画法)、说唱(有说有唱)、动作(站、坐、立、上场、下场、跑场、身段、步法、手法、身法)、舞蹈(如师公舞)、伴奏(八音伴奏)、服装(男女都着古装)、道具(扇子、枪、棍等等)以及戏台构成。

三、隆林壮剧发展不平稳的原因分析

1.壮剧曲目内容比较冗长、单调、古老,演员的演技水平不高;壮语汉化,除了壮族之外,壮剧受众较少;

2.壮剧本是“土戏”,在文化生活稀缺年代,是自娱自乐的“稀奇事”,在现代社会,演绎、展示、发展的平台少;加上演员参加演出活动要牺牲时间,付出费用,还往往不被家人和世人理解,感觉演壮剧意义不大,前途渺茫;

3.更主要是资金缺乏,让很多壮剧团队活动正常无法运转;

4.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内容广泛而丰富,壮剧显得微不足道,因而关注度不及。

5.近几年,隆林壮族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山歌比赛、八音坐唱后来居上,生猛时尚,并且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把众人的关注度吸引了;再加上年年举办的隆林五大民族节庆占据了文化生活的大部分。所以,隆林壮剧处于低潮之中。

四、保护建议

几百年来,隆林壮剧一直流传在云贵高原边陲,流传在隆林金钟山脚下,流传在南盘江畔,它有强大的生命力。绿水青山,文化独特,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这是隆林壮剧存在的根源,因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比较稀有的,应当得以保护、传承、发展。要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特点,与时俱进,用新的方法和措施,让隆林壮剧再放光彩。

1.依法保护,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保护隆林壮剧;

2.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和社会筹集等多种方式提供资金保障;

3.加强培训,提高壮剧演绎水平,培训普及进乡村、进校园,让壮剧后继有人;

4.从上到下,提供多种展示平台,让壮剧和其它文化一样“百花齐放”。

(编辑:罗恒)